- 五種自在──菩薩五種自在
- ﹝出大寶積經﹞ 菩薩悲智並運, 萬行滿足, 其於壽命受生等事, 故得自在無礙也。 〔一、 壽命自在〕, 謂菩薩成就法身慧命, 了無生死壽夭, 延萬劫不為長, 促一念不為短。 但為度脫有情, 以諸方便, 而隨機示現長短壽命之相, 其心無所罣礙, 是為壽命自在。 〔二、 生自在〕, 謂菩薩為度脫有情, 以大悲心隨類受生, 饒益一切, 處天宮不為樂, 入地獄不為苦, 去住無礙, 是名生自在。 〔三、 業自在〕, 謂菩薩萬行具足, 悲智雙運, 或現神通, 或說妙法, 或入禪定, 或修苦行, 所作行業, 但為利他, 縱任無礙, 是為業自在。 〔四、 覺觀自在〕, 初心曰覺, 細心曰觀, 謂菩薩或修禪觀之行, 或起利生之心, 雖有思惟, 離諸散亂, 隨願度生, 平等無礙, 是為覺觀自在。 〔五、 眾具果報自在〕, 謂菩薩因行深廣, 果報殊勝, 於一切所須之具, 不假營為, 自然周足, 心無染礙, 是為眾具果報自在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